在罗伯特-阿尔德里奇1967年推出的经典电影《十二金刚(The Dirty Dozen)》中,12名军法重犯得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能顺利完成,他们有望拯救盟军。这部由李-马文、查尔斯-布朗森和欧内斯特-博格宁等影星主演的电影上映后口碑票房双丰收。

到了2021年,一个新的“肮脏十二”组合出现了。12家足球俱乐部的老板得到了一个“拯救足坛”的机会,如果他们能成功创建一项新的赛事,就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由弗洛伦蒂诺、阿涅利和格雷泽家族主演的《超级联赛》上映后收获了一片嘘声,而且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尽管有迹象表明他们仍有可能推出续集。

根据弗洛伦蒂诺的说法,超级联赛是足坛需要的一项宏大计划,“能拯救足坛”,而且“我们不希望足坛出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这个说法听着就很奇怪,因为从超级联赛的提议来看,这项新赛事收益的大头会落到12家创始俱乐部(理想状态会扩大到15家)的口袋里。

虽然我们可以对老佛爷的表态嗤之以鼻,觉得表面看来他的这一说法几乎是完全不可信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冷静想想,他所说的欧洲足坛需要重置,全行都面临巨大危机的说法是否有其道理。

你向任何商人询问财务层面生存下来以及取得成功的问题,他们都会告诉你,一切都和收入、成本、利润和现金有关。因此,我们重新审视了俱乐部在2018-19赛季(即疫情暴发之前)以及此后的财务账目。

需要指出的是,相关数据中有些来自2019-20赛季,有些来自2020-21赛季,因为只有少数俱乐部会公布最近那个完整赛季的财报。

12家俱乐部加起来,收入减少了将近7亿英镑。随着更多俱乐部披露财报,这一数字还会继续上升。那些仅仅是公布了2019-20赛季财报的俱乐部只向外界展示了疫情给那个赛季最后数月造成的影响。

俱乐部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财务水平还不清楚,俱乐部老板和高管们如此紧张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这些俱乐部老板尝试在一项“封闭式”赛事中尽可能降低自身风险说得通。

咱们再看来单个俱乐部,在疫情暴发之前,皇马自豪地宣布俱乐部每年的总收入增长能达到11%,相当于十年时间就增长了184%。如此惊人的增长似乎与老佛爷自己说的足坛正处于危机时刻的说法不一致,甚至会让人质疑是否线年以来,巴萨的总收入下滑了1/4,因为在疫情暴发之前,诺坎普球场、俱乐部博物馆以及其他设施不论是比赛日还是非比赛日都能吸引大量球迷和游客来访。

而意大利足坛愿意加入超级联赛的那三家俱乐部(请记住,尤文仍未宣布要退出超级联赛),他们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的多家创始俱乐部。所以超级联赛对他们来说是个颇具吸引力的提议,如果该计划成行,他们可以提振自己的财务状况,缩小同其他欧洲豪门之间的差距。

比赛日收入是根据每场比赛出售的球票、比赛场次以及平均票价得到的。即便是那些拥有庞大球迷群体的豪门俱乐部,能在这方面榨出收入的空间也十分有限,切尔西最近几个赛季比赛日收入增长停滞就能说明这点。

在售出球票方面,大多数超级联赛创始俱乐部都能售罄主场球票,因为他们都有着数量庞大的季票持有人(老佛爷所说的“传统球迷”)和比赛日购票球迷(一些尊贵的季票球迷表示许多球票卖给了伪球迷、冠军粉或游客)。

因此,如果想要售出更多球票,俱乐部就得想办法扩建球场,但这么做的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当前建材行业的成本也提升了。

由于相关法规以及建筑学层面的考量,给占地面积巨大的球场扩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然而,这还是不能阻止皇马、巴萨和利物浦公布主场扩建计划,当然,也不能保证扩建后就能如愿售罄。

有些俱乐部还会遇到更多问题,比如主场周围没有可供扩建的土地,所以扩建几乎不可行,或者扩建成本过高,导致难以靠扩建后的收益回本。

超级联赛的啦啦队长会指提醒你瓜迪奥拉近日对曼城球迷的抱怨,在曼城对阵莱比锡的欧冠小组赛中,“仅有”38000名蓝月球迷来到现场观战。

老佛爷提出的观点是,如果比赛双方都是豪门球队,那么会有更多人到现场观战,届时超级联赛的小组赛都能场场满座。这样的预计似乎显得有点过于乐观了,因为超级联赛的原计划是每个赛季有20支球队参加,有些队伍的吸引力会稍逊一筹,尤其是那5支“受邀球队”。

那俱乐部能想办法增加比赛场次吗?这12家创始俱乐部已经通过所谓“瑞士模式”的新赛制争取到了更多的欧冠场次,从2024年起,欧冠正赛将不再是如今的8个小组每组4队,而是36支球队组成单一小组,所有球队都会在小组赛阶段踢上10场,主客场各是5个。对于皇马、巴萨这样的豪门来说,这5个主场的场均比赛日收入大约是500万英镑。

克洛普和瓜迪奥拉等主帅近来的言论表明,足坛需要更加重视球员的疲劳问题,而且现在的赛历上本来也没有多少进一步增加场次的空间。需要要塞进超级联赛,就需要在其他地方砍掉一些比赛,且主要是国内赛场,比如把英超削减至18支球队,比如撤销联赛杯或限制只能让非欧战球队参加。

削减国内赛事的赛程还能让豪门俱乐部在休赛期安排更多有利可图的友谊赛,有些超级联赛的比赛还能尝试去中立场地进行。把超级联赛的场次安排在迪拜、北京或纽约等城市的提案颇具吸引力,当地的承办单位会为这些豪门支付不菲的费用。

俱乐部能提升票价吗?通常来说,人们倒是愿意为了更有吸引力的对手而接受更高的票价。因此,像切尔西这样以高价出售对阵尤文的欧冠比赛的球票以及招待套餐还相对比较容易。但如果对手是泽尼特或马尔默,就不好办了。

根据其设计者的说法,超级联赛就是足坛需要的解决方案,他们会给出参赛限制,只让豪门球队参加,这样一来每个赛季就能有更多的强强对话,达到从球迷那儿榨取更多资金的目的。

超级联赛方面还表示这项新赛事能带来更多的转播收入,因为转播权持有方对于皇马vs利物浦或尤文vs曼联这类强强对话的市场号召力有充足信心。

目前欧足联需要将转播收入分配给参加欧冠的32支球队,但超级联赛转播收入的大头会分给那12至15家创始俱乐部,充实他们的金库。不过超级联赛计划会如何让阿贾克斯这样祖上阔过的俱乐部获益尚不明确(阿贾克斯夺得欧冠冠军的次数比曼城和热刺之和还要多4次)。2018-19赛季,阿贾克斯一路杀进欧冠4强,获得了6700万英镑的转播分成。

老佛爷表示,超级联赛带来的利润十分丰厚,即便是那些没能参加的俱乐部也能从中获益,因为他们都会获得“团结补偿金”。然而,并没有哪个转播单位承认自己买下了转播权,我们也没有看到他们的发行模式,所以也就只能相信老佛爷的一面之词了。

根据他们的提案,超级联赛俱乐部能向消费者直接出售自己的比赛转播权,而不是由赛事方集中安排。这对于皇马这样的豪门来说实在是难以拒绝,在疫情来袭之前的2018-19赛季,他们的收入为6.44亿英镑,但声称坐拥4.9亿名球迷。粗暴地计算就是每名球员贡献了1.31英镑,看着似乎并不高。

利用球迷群体变现是所有俱乐部高管眼中的“圣杯”。做个简单计算,假设皇马球迷有1000万人,俱乐部能说服其中2%的球迷为按次付费的单场比赛支付10英镑(EFL给球迷提供的iFollow服务略显落后,照样收费10英镑),那单场比赛就能得到一亿英镑的转播收入。作为比较,皇马在2019-20赛季的全季转播收入是1.95亿英镑。

由于其他俱乐部和相关管理者反对单个俱乐部直接面向消费者出售转播权,皇马和其他豪门始终不能将自己的奶酪最大化。自主决定转播权的分配方式对这些豪门的吸引力极其巨大。

其实早在疫情暴发之前,一些超级联赛创始俱乐部的商业收入就已经停滞不前了。就比如曼联,自打格雷泽家族收购俱乐部,他们的商业收入有了惊人增长,但是从2016年开始就没怎么变动了。

超级联赛创始俱乐部相信,更多的强强对话能保证带来进一步的商业收入提升,因为这类比赛对于赞助商而言更具吸引力。

如果阿兰-舒格爵士提出的“西梅汁效应”是真的,额外收入直接通过薪资和经纪人费用进了球员和经纪人的账户,那增加收入就没什么实质意义了。

球员与俱乐部签订的合约向来不会包含与疫情或其他全球性灾难相关的条款。其结果就是足坛对这类风波完全没有抵抗力,从2019年至今,12家俱乐部的收入有所下降,薪资总额反而上升了。

巴萨上赛季的薪资倒是下滑了,但是上上个赛季有了超过25%的暴增,梅西和其他球员都已经得到了丰厚的薪资,俱乐部还是砸下巨资完成了登贝莱、库蒂尼奥和格列兹曼这三笔一亿英镑级别的转会。就财务层面而言,管理层的运作给巴萨带来了一场完美风暴。

总体而言,疫情暴发后的31亿英镑薪资总额在绝对值上只是略有上升而已。然而将收入纳入考量的线英镑提升到了疫情暴发后的65英镑。等更多俱乐部披露上赛季的财报后,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超级联赛提案中提出了工资帽的概念,即每100英镑收入对应的最高薪资为55英镑。有了这条规则,加上超级联赛俱乐部不会互相挖角的类似协议,将抑制球队薪资的上涨。

如果有了超级联赛创始俱乐部之间不能互相挖角的协议,经纪人会更难为自家客户掀起竞购战并卖给出价最高的买方。

2018-19赛季,超级联赛创始俱乐部的合计税前亏损为4500万英镑。这样的经营结果,尤其在那些见惯了特许经营的美国老板们看来,是低到无法接受的。利润就是收入减去成本,疫情导致收入锐减,而成本死活下不去,这就使得俱乐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的亏损迅速升至超过11亿英镑的水平。一旦我们得到了2020-21赛季的完整财报数据,这个数字只怕更加恐怖。

人们谈论最多的自然是巴萨俱乐部的亏损情况,不过疫情可能只是烟幕而已,实际上巴萨经营不善的问题已经存在好长一段时间了。国米在2020-21赛季的亏损创下了意大利俱乐部的新纪录,卢卡库和阿什拉夫在夏窗相继离队也就不足为奇了。

毫无疑问,比起现行的国内赛事和欧战,超级联赛能让俱乐部更快地摆脱疫情影响。

利润属于俱乐部所有者,他们可以把利润重新投入俱乐部,也可以收归己用。超级联赛能给创始俱乐部承诺固定席位,收入更高,成本控制力度更大,风险也更小,即便到时候老板有意出售俱乐部,也能开出更高的标价。

在美国体育界,俱乐部的售价通常都是年收入的10-12倍。而在欧洲这边,售价则没有这么可观了。比如最近完成的纽卡收购案,最终售价还不到俱乐部年收入的2倍。

与此同时,超级联赛计划之外的俱乐部是何命运也不好说,因为他们得在人气较低的赛事中踢更少的场次。这会对足球行当的招商引资带来负面影响,还会使得超级联赛俱乐部和其他俱乐部之间的财务差距变得更大。

近年来,埃弗顿、维拉和纽卡等英超俱乐部的所有权都发生了变更,说明杀入英超前四跻身欧冠的愿景对于投资人而言仍有吸引力。

豪门俱乐部,尤其是英超的豪门,都是惧怕竞争的。莱斯特城在2016年夺得英超冠军后,“英超六强”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大的转播收入份额,想借此拉大自己同剩余14队的差距。这是为了确保其他俱乐部无法“偷走”利润丰厚的欧冠名额,“英超六强”认为欧冠资格是他们应得的权利,而不是体育竞技的战利品。

在格雷泽家族宣布出售950万股后,曼联股价就重挫下跌,而沙特财团收购纽卡之后,曼联股价又下跌了2.5%。6家俱乐部争夺4个欧冠席位本就已经十分棘手了,纽卡可能成为第7支参与争夺的英超球队,届时他们会更不好过。

对于所有创始俱乐部来说,超级联赛是个美妙且有利可图的商业概念,收入会更高,成本控制会更好,还有参赛资格的保障。即便纽卡这样的俱乐部完成了收购,这些创始俱乐部仍能安慰自己,每个赛季都能踢上多场强强对话。

至于剩下的那些俱乐部,他们只能依靠那些在赛事完整性等浪漫概念的熏陶中长大的球迷们维持生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