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先进的点对点指挥模式增强了警方对社会治安形势的控制能力。2007年,海淀警方通过110电台布警、快速反应、有效处警9300多件,比2006年提升了26.8%;抓获作拘留以上处理的嫌疑人近2800人,同比上升了30%。

张伟刚:目前海淀四环以内的出警速度达到3.9分钟,全区都实现了5分钟,反应速度上来以后,街面上我们的抓获,或者查处违法犯罪或者治安问题的这方面的能力就有所提高。

用最细的方式防,用最快的速度抓,效果源于科学的态度。海淀区拥有高校和高科技园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张伟刚特别看重这种科技优势对警务工作的支持。

张伟刚:我们是和航空大学,航空大学搞了一个系统,把他还原到计算机上,用现代这些科技手段去时时监测警情的变化。另外像广泛使用的图像监控系统,发生案件以后,用探头能够及时的发现这种线年轰动京城的一起大案。4月2日下午3点左右,两名嫌疑人潜入北京肿瘤医院,抢走了装有40多万元现金的提款箱,随后驾车逃窜。安装在医院的监控探头记录下了案发的全过程。

张伟刚:三个探头发现了犯罪的过程,那么由于我们探头拍到车和车号,为我们迅速破案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这就是嫌疑人当时驾驶的车。海淀警方从车辆信息系统里调出了这辆车的相关信息,找到了车主;随后又从人口信息系统里查出了其他相关资料,刑警的各项调查由此展开。

张伟刚:在这个人口信息系统,查到他曾经在海淀区住过,这就是信息化建设,存在我的信息库里面,从那个地方继续往下做,信息化是起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运用先进的图像识别系统和信息分析系统,备受关注的402特大抢劫案在26小时内告破,这起案件也被看作是警方运用信息化作战的典型案例。张伟刚认为,信息化是一个概念。民警在日常工作中收集的各种各样看似零碎散乱的信息汇总到计算机系统后,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这需要大量繁琐的基础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是细致而科学的。

这是张伟刚在一次分局例行办公会议上的谈话,十分熟悉业务情况和基层工作的他常常会如此发问。作为一名公安局长,张伟刚经常亲自到基层调研,他需要在细小的工作环节中发现问题。

张伟刚:现在这个管理学里不是有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嘛,确实是,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对细节的把握,往往决定这个事情今后的发展,所以说,我觉得下去以后我心里有个数,在拍板的时候,我心里也有底。

对细节的关注令局长的决断更为科学有效,也使海淀警方的整体防控能力大为增强。截止到2007年,海淀区的刑事发案连续三年升幅回落,其中社会危害严重的案件绝对数不断下降,命案持续低发、降到十五年来的最低点。而群众的安全感却连年上升。

张伟刚:防控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这种效果,首先给奥运面上的控制,安保工作提供了一个基础,提供了一个保障。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海淀警方也迎来了今年最为重要的安保任务,他们承担着31个比赛和训练场馆的安全保卫工作,场馆总数居北京市第一位。张伟刚用艰巨和繁重来形容此次奥运安保任务,然而,早就着手准备的他在表述分局民警备战情况时用的字眼是紧张、有序。

张伟刚:首先很紧张,但是我们会非常有秩序的,因为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工作到底要做多细?这是张伟刚反复思考的问题。在海淀区已经进行的8场奥运测试赛中,他总会亲临现场,但他并不是奔着既有成果去的,而是去挑毛病的。

张伟刚:奥运的话,他这个场馆比赛的场次比较多,他一个场次的比赛和下一次场次,最短的间隔就一个半小时,几千人上万人一个体育馆,前一场比赛的人要迅速撤离场馆,后面观赛的这些群众,要迅速的进入场馆,我怎么能保证安全、迅速,让那些观赛的群众,在比赛开始进入场馆,这一方面压力比较大,问题也比较突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