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知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深陷“巨额赌债”“女星私密视频”“敲诈勒索”…舆论风波。
张继科曾因赌博欠下债款,并用其与女演员的私密视频向债主“抵债”,随后债主用视频敲诈勒索女方被抓入狱一事引发社会关注。
其实张继科16岁时就曾被媒体曝出涉赌。04年就因借银行卡参与赌博性质的“游戏”,输钱后无法面对残酷现实,在外出比赛过程中离队出走,几经辗转才被找到。
刚好借此话题来探讨,中国特色路径培育起来的运动员,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有所欠缺的问题。这些缺失也间接导致了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运动员文化教育薄弱也成了制约中国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瓶颈。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逐渐分离。很多运动员在独立的文化课教育体系内进行学历教育、文化教育。
应试教育和学业负担加重,训练与学习的矛盾突出。业余训练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业要求,业余训练无法维系,也不被大多家长支持,认为这是耽误学习。
训练早期化和专门化,片面理解就是苦练加大运动量训练,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出现较高的运动损伤比率,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他文化学习和其他活动。
许多员都是以“体特” 的身份进入大学的,他们的文化课存在硬伤,并且学校在学术方面并没有高度的重视,提出高要求,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都在逐渐下降,最后在学术上与普通生形成了质的差异。
在美国和加拿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核心课程才能继续在运动队训练,如果达不到学习标准要求则不能参赛。俱乐部不负责队员的文化学习,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俱乐部不敢收留,教练员会劝学生停止一段时间训练,通过学习后再来继续参加训练。
进入职业运动队的青少年不再进行文化课程学习。职业生涯以后靠退休金和职业生涯期间挣的钱选择从事其他工作或继续进行学习。
不论是在俱乐部训练的学生,还是在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学生,学习都是第一位的,首先要做合格的学生。学生参与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发展,俱乐部和学校运动队的目标也是培养具有运动特长的健全的青少年,让青少年在离开中学或俱乐部时能很好地升入大学、找到工作或进入职业运动队。
家长送孩子参加俱乐部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确保孩子课后能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对于大学来说,运动员定位是在大学生,首先是学生,再是运动员,运动员身份是附属的。运动员进入大学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生活技能,学习知识,顺利毕业,成为公民,成为志愿者,只有极少运动项目中的优秀运动员才有职业运动员的梦想。
员在大学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学习不同的专业就学。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甚至被用来鼓励学生更好学习。如果学习成绩不合格,学生就没有资格继续训练参赛。从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成就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对于员来说,必须赢,也必须毕业。
在专业灵活度方面,相对于国内大学专业选择集中在体育相关专业或管理学、社会学等,美国大学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专业,包括顶尖大学中的招牌专业,并且相比普通学生有优先选课权。
并且美国大学会针对运动员所学习的课程安排相应的学术辅导,去弥补因训练或比赛落下的课程,帮助你更好的完成课程。能够拿到诸多优秀大学的优秀专业的学位证书,对就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体育赛场上的学霸不在少数,哈佛经济学高材生林书豪、斯坦福大学的洛佩兹兄弟、维克森林大学的心理学硕士蒂姆邓肯,他们即使不打球也可以是人群中的精英。他们先是成为了自己,再是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