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盟历史得分榜单来讨论,作为上一个时代的第一后卫,克里斯-保罗历史总得分20936分,位列历史榜单第39位;而新时代的后卫领军人斯蒂芬-库里目前总得分20064分,位列历史榜单第47位。

从这两人的数据统计来看,他们已经在榜单上甩开了斯托克顿、帕克等名人堂级别后卫,在当今后卫普遍高得分的时代,他们还有希望把这个排位再度提高一段位置。而在他们两人的对比中,库里依旧落后保罗接近900分,按照两人目前的竞技状态来看,未来库里只要不出现太严重的意外情况,他在得分榜上反超保罗或许并不算一件困难的事。只不过从全方位来看,当我们把助攻数据也考虑进去时,库里就比较吃亏了。截止目前,库里总助攻数位为5388次,排在历史榜单第56位;而克里斯-保罗目前总助攻数为10997次,排在历史榜单第三位。如果能够保持目前状态,他非常有希望在两个赛季之后超越贾森-基德跻身历史第二位。

从个人能力方面来讲,保罗无疑是足够强的,甚至抛开荣誉,我们几乎可以把保罗列为历史上个人效率最好的后卫,但是,我们终究无法绕开一个问题,保罗没有总冠军,这就是一个值得重点讨论的问题。

我个人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保罗一直和总冠军擦肩而过,这其中终究还是和身边队友有一定联系。我们细数保罗进入联盟到现在的队友,能够在离开他之后以主要轮换夺得总冠军的人就只有钱德勒以及塔克。当然,也可以算上总决赛仅仅出战了二十几分钟的佩贾。从球队地位来讲,夺冠的这几人都是偏功能性的角色球员,他们在球队的位置并非不可替代,也就是说,并不会有球队会因为夺冠的目标而重点去得到他们。

当我们有这个讨论之后,似乎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克里斯-保罗在其职业生涯中从未和总冠军级别的球员搭档过。不管是黄蜂的大卫-韦斯特、快船的格里芬、小乔丹、火箭的哈登、甚至太阳当下的布克和艾顿,他们都不属于我们认知中冠军级别层面的球员,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讨论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克里斯-保罗的缘故。而最具备实力的无疑就是詹姆斯-哈登,但截至目前,他也同样没有真正意义上迈进冠军球员的行列。

这里我们再提一个疑问:在火箭之前,保罗所在球队从来没有总冠军的竞争力,而和之前的球队不同,火箭围绕保罗和哈登打造了一套具备冠军实力的双核体系,甚至于保罗为了配合哈登在这其中还做出了不小的改变牺牲。既然如此,那为何在火箭之前,没有球队把保罗和另外一位明星球员组合,早早建立一套具备冠军实力的双核体系呢?

当然,也并非完全没有。在2011年,湖人就曾极力促成科比和保罗的顶级组合,这笔交易一旦达成,毫无疑问会是保罗最接近总冠军的一次,但可惜的是在联盟的干扰下没有看到这两人的联手。此后像詹姆斯也和保罗之间传出合作绯闻,但都仅仅止于流言阶段。不过这些言论都仅仅只是从球员的角度讨论,并没有深入全面地看待当时他们之间合作的真实意义,但我们还是能够得到一个比较直接的结果:大多数球队都认为保罗需要一套专属于自己的体系,在之前很少有人会把他视作优秀的双核或者三核基石选择。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任何球队,当他们得到保罗之后,必须考虑一下他的情况,然后在原有体系上为保罗作出一定的妥协。而现在,我们把保罗的选项换成库里,那么这个问题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管是出于刻意还是公正的角度,有不少球迷会把库里当作体系球员,这个结论从某些角度来看也没错,无非就是在金州勇士,体系和库里的重要程度各有不同见解罢了。而我们从这句话来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库里可以进入新球队体系之内,但保罗却不能,虽然库里职业生涯从未换过球队,但是勇士接纳过不少外来球员,他们在勇士都打出了不少高光表现,可以说库里和其他球员的兼容性极强,在整个联盟中,我几乎想象不到有和库里不兼容的球员。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我作为球队老板,想要从头开始打造一支争冠级别的球队,那么保罗会是比库里更好的选择,他可以分配好场上其他人的能力,不管是多菜的球队,当他们开始介入保罗的个人体系,那么球队都能够展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却并不一定能够夺冠。而如果是一只已经足够强的球队,在这个强队基础上去争取争冠目标,那么库里可以无缝和其他明星球员衔接。保罗则在自己的体系局限下并不会得到库里这样的效果,这就意味着想要最大化保罗的能力,最好就是让他一人核心带队,可是如果不交易其他明星球员组建巨头组合,这对于球队其他位置上的配置需求就会相当高了。

毫无疑问,不管是否夺冠,保罗在联盟历史上都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处在球员位置交接的节点上,球员位置重心开始从内往外变动的开始阶段似乎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当然,这个转变过程并非是这样一句话就能够带过的,并不是我们说开始从中锋交接到后卫就完了的。像历史上名宿级别的内线球员,不管是拉塞尔还是张伯伦,或者贾巴尔,这些人在场上有着各自最擅长却又完全不同的部分,你要讲任何一位是内线时代的代表都能够给出理由。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在90年代之前的联盟,几乎所有球队的基本设定都是在控卫之外的位置摆上两位主力进攻的选择,而后卫的主要任务就是串联球队,也就是当下我们常讲的组织能力。

而在乔丹、艾弗森、科比、麦迪等等一批具备出色进攻能力的后场摇摆位置球员占据主角位置之后,局面又开始了改变,有人也在思考,或许把这些后卫放到进攻上会不会具备更大作用,考虑到上述这一类锋卫摇摆人具备持球能力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持球来开发进攻,因此,他们在组织上的效益相当有限,与其搭档组织型后卫占据多余球权,还不如给他们配备一些具备优质防守和无球进攻能力的后场搭档。

例如乔丹身边的约翰-帕克森、史蒂夫-科尔、BJ-阿姆斯特朗、罗恩-哈勃;科比身边的费舍尔、斯马什-帕克、乔丹-法玛尔、斯蒂芬-布雷克;艾弗森身边的埃里克-斯诺、阿隆-麦基;等等这些球员,他们没有一位是上述我们提及的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后卫。

当然会出现这个现象,一个原因是基于联盟薪资暴涨,大多数球队无法承受后场两位高薪球员的代价,这在选择上就一定程度的拉高了组织后卫进入球队核心的阶梯。

而另外一个现象,从巴克利和马龙的再到克里斯-韦伯、加内特、邓肯、诺维斯基,这一批历史级别的大前锋球员的出现慢慢改变了以往中锋占据球队主角的现象,挡拆掩护的战术体系也在这个节点开始慢慢成型,挡拆战术的出现一方面降低了球队对于全能指挥型球员的需求,一方面这些大个子球员也具备外拆的能力,场上每个位置功能开始逐渐模煳化。

一直到2005年,克里斯-保罗进入联盟,这个节点恰好是基德的职业末期、纳什的高光阶段,还有球风逐渐成熟之后开始朝球队指挥角色靠近的托尼-帕克,而在这几人中,纳什的个人数据型态尤其像球队指挥官角色,但他的打法有变化。我们一谈到当时的太阳,大多数人会直观联想到小球体系,但其实和纳什更匹配的是挡拆掩护的各种延伸变化。

但是和纳什相比较,保罗的个人打法更偏向于将组织和个人进攻分成两个部分来处理,他并没有把自己纳入战术一环,而是在战术跑不出来或者陷入停顿时再交由自己处理。从数据统计来看,自2013-2014赛季之后,保罗单季最高的接球出手比例为11.9%,大多数时候都没有超过10%,即使是在火箭和哈登搭档的几个赛季同样如此。这就说明保罗的进攻体系下基本不太存在战术发动之后他又做为接应点的打法,基本上都是由他发动进攻,然后直接把战术执行到底。

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克里斯-保罗也确实有资本这样做,他拥有顶级的助攻失误比,职业生涯场均失误仅仅只有2.4次,相比较于2.8次的斯托克顿以及3.9次的魔术师约翰逊,这样的助攻失误比其实并不太占优势,但比较这几人的球场使用率,保罗在这个环节几乎是碾压级别的存在,也就是当你把进攻球权交给保罗去发动时,他可以保证球队的基本进攻水准。

但现实当中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当掩护挡拆战术开始成为各支球队极力推崇的首选时,这就意味着现代战术体系已经开始逐渐从球员个人演变到团队,而保罗这种绝对核心的进攻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球队的下限,但却并非是最合适的选择。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首先,保罗的个人进攻效率和球队整体表现已经开始渐渐趋同,也就是依靠着他个人并不能够给球队带来多少多余的贡献;不管是之前的火箭还是现在的太阳,他的个人进攻效率都处在团队整体效率之下。

其次第二点,他所在的球队在团队上的表现越发凸显弱势,作为传统性的顶级后卫,保罗带领团队进攻的巅峰阶段大概是在2013-2015赛季,在这个时间段,快船的进攻效率一直高居联盟第一。而随着往后,保罗所在球队的进攻效率就开始逐年下滑,这也就意味着后续保罗的存在对于球队的进攻端带来的帮助其实并不明显。

但菲尼克斯太阳算是一个特例,在保罗来到这支球队之前,太阳极度缺乏整体纪律性,而保罗一直以来都是整理球队体系的顶级选手,所以,有了保罗的加盟,很短的时间内就改变了太阳的整体面貌,让这支球队具备了冲击总冠军奖杯的竞争力。

而太阳最几年最明显的进步之处来自于进攻端的出手选择,在距离1-2米内的进攻范围,球队表现出了联盟顶级的进攻效率,这就是保罗为球队带来的基本进攻下线。但是当进攻范围扩大到2米之外时,球队整体表现就开始出现明显波动。即使是在保罗主导进攻的2021-22赛季,他在助攻端数据来到了联盟顶级水平,即使如此,球队在远距离空位进攻当中基本排在联盟垫底水平。仅此一点,就能够证明保罗这一类传统型控卫在现代篮球体系当中所存在的短板。

而和之前不同,取代传统型后卫的并非是另外一个位置的崛起,而是基于现代篮球体系的进化。偏向于组织传控体系的后卫,很难在当今快节奏的篮球理念下带队打出教练所需要的进攻表现。尽管保罗是传统后卫上的天花板,他在进攻当中的能力也足够支撑球队进攻底线,但是他个人的打法很难改变,就导致球队得到他时必然会在团队方面为他做出一定牺牲。

这个我们回顾保罗加盟联盟的时间,恰好碰上球队低谷阶段,在一进入球队时就被球队管理层视作争冠核心,他并没有像其他备受期待的新人球员一样,在进入联盟时受到一些球队前辈和教练组的针对选择,从一开始他就是球队老大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养成了他现在的性格。

按照他的职业生涯走向来推演,这么多人,首先保罗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为篮球智商极高的人选,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事实,但当他担任球队持球核心时,他在进攻中拥有着绝对的主导权,甚至一度已经到了可以无视队内其他声音的存在,这在很多时候他的采访访谈当中,我们都能够从他的讲话态度当中看到这种近乎过度的自信。

甚至从我个人来看,也正是他在这方面的问题才导致了他在火箭后期和哈登的分崩离析,一直以来都是保罗都是以球队老大地位的存在,大概他自己也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去配合别人。

这样极度的自信, 对于职业球员来讲,其实是一个优点,但保罗在这一方面可能有些过度了。还有一点,保罗一直以来存在的小动作问题,对于这个选择我们其实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标准,有小动作并非是坏事,但是需要把控好尺度。作为他的对比对象,纳什一直以来在防守上的评价也非常不错,但是他的防守风评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好的,当然,或许纳什最终也可能基于自己太过于干净的防守,才没有能够带领球队登顶。

这个联盟中也不乏类似于保罗这种过多小动作的球员,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保罗这种级别的球星,却依然在防守上受到不少恶评的人并没有多少。

现役最接近他的可能就是勇士的格林了,但是格林并非团队的第一核心,一开始他就是从场上的脏活累活做起的。虽然很多时候他的大动作容易受到球迷放大关注,但他一直以来都是以这样的角色示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反而能够接受他的小动作。

但保罗又不同了,一直以来他都被当做后卫线上的天花板选手,我们对他的评价就是他总是能够在最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而用小动作来为自己球队争取优势也并非是错误的选择,但很多时候这样的选择对于篮球比赛来讲是否又有意义呢?

甚至到了更严重的时候,当保罗和他的球队适应了这种比较过度的打法,一旦比赛判罚不太适合他们一方时,他们的球队很容易陷入落后一方,就像上赛季季后赛被独行侠淘汰时候的样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