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赛,金州勇士的首发中锋一个踮脚令圣安东尼奥马刺的绝对核心受伤离场,之后是其时还落后着23分的勇士实现了大翻盘,然后是科怀·莱昂纳德将缺席第2场,形势瞬间大改变。一个踮脚,也将扎扎·帕楚利亚自己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没错,他是一个打球很脏的家伙,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球场恶汉,但如果你翻看他的成长经历,也许你会感叹,换了别人或许是同样的结果。

1989年4月10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市,年仅5岁的扎扎从他卧室的窗户向外望去,邻居们正往阳台上挂黑色的旗帜,以此表示默哀。因为,一天之前,第比利斯市爆发了反苏联大罢工,抗议人群多达数千人,苏联政府动用了坦克进行,19名群众丧生,伤者更是多达数百人。这就是扎扎对自己成长的国度的最初印象。

2年后,格鲁吉亚通过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而这个国家同时又不得不重建,自来水和家庭用电都一度成为生活中的奢侈品。扎扎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他立志要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父母也从不会在独生子的教育方面吝惜,他们每年大概要花500美元让他攻读由前土耳其总理苏莱曼·德米雷尔开办的私立学校——这所学校,是当时的第比利斯仅有的2所私立学校之一。该校的教育以严格著称,在5分制的评级系统中,任何没有达到5分的项目都要接受基础训练。

扎扎8岁的时候,一天傍晚,他偷听到自己的父母在卧室中争吵,父亲戴维特作为一名前苏联柔道冠军,希望子承父业。而母亲玛丽娜作为一名前苏联女篮的大前锋,则希望儿子从事篮球运动。于是,第2天,玛丽娜给年幼的扎扎出示了2张图片,一张画有一名高大的轮廓鲜明的篮球运动员,一张则画着一名长着花菜耳的柔道运动员。

“她赢了。”扎扎·帕楚利亚窃笑着回忆道,“她赢得如此的轻而易举,那只花了她大概3到4分钟的时间。”

而这2张图也说明,扎扎·帕楚利亚之前在篮球场上的各种抱摔动作完全是源自他骨子里的杰出的柔道基因。那源自他的父亲。

1998年初,一个下午,扎扎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在那里,等着他的是土耳其男篮主教练。当时的土耳其男篮正在四处搜罗人才,这位教练一到学校大堂就看中了14岁就长到1.98米的扎扎。他要扎扎出来练练,于是,就在学校的篮球馆里,扎扎展示了他过硬的基本功。几小时后,土耳其篮球俱乐部中的豪门费内巴切向他提供了一份预备队合同。合同中包含了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可以说,该包括的都包括了。

但令人感意外的是,决心让孩子学习篮球的父母却不想让扎扎离开他们的监护而到800多英里外的地方去深造。理由很简单,这个合同所提供的条件依然难以支撑他们全家的生活。如果扎扎去了伊斯坦布尔,那么,父母中的一位就要继续在第比利斯工作以支撑全家的消费支出。

不过,在经过艰难抉择后,39岁的父亲戴维特放弃了公共汽车司机的工作,撇下妻子和母亲,带着儿子一同前往土耳其首都,和扎扎一起住进了球队提供的公寓;母亲则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父母的目的只有一个:让14岁、又瘦又高的扎扎实现他的NBA梦想。

最初的5个月,父亲天天陪着扎扎泡在训练馆,陌生的环境也促使年少的扎扎向父亲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从与女孩儿交往到刮胡子再到前苏联的成长环境,父亲不得不一一耐心解答。费内巴切的教练团队也十分感激戴维特的慷慨付出:那段时光,扎扎几乎天天待在学校,而戴维特也开始学习土耳其语,以让自己能够在费内巴切赞助商的巧克力工厂谋得一份工作。

“他尽了做父亲的一切责任和义务:家庭、荣誉和尊严。”扎扎·帕楚利亚回忆说,“他教给我如何成为真正的男人。”

一天晚上,扎扎在球场上陷入了争吵,结果是戴维特冲了过去,搅翻了整座球场——别忘了戴维特是柔道冠军。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扎扎·帕楚利亚的心中,他的球场作风,也从那一刻开始变得十分强硬了。

“在前往土耳其之前我和父亲关系十分紧密,自那之后,我们的关係更近了。”扎扎·帕楚利亚回忆道,“在那座土耳其的大城市,只有我们两个格鲁吉亚人相依为命。”

扎扎·帕楚利亚和父亲都预想着在伊斯坦布尔待上数年,但是,当他们从俱乐部回到家乡的第一个夏天,一切发生了改变。

当时的扎扎已经加入格鲁吉亚青年队并随队训练。他清楚地记得,那是1998年6月30日,他从伊斯坦布尔回第比利斯才刚刚2周。下午,回到家的时候,一个人也没有,大门紧锁。于是他和邻居的孩子玩了几个小时,直到母亲下班回家。玛丽娜看到这一切立即感觉不对劲,大脑飞速运转,立即借了朋友的汽车载着扎扎穿越拥挤的市区来到戴维特早晨前往的医院。本来,那只是戴维特的一次例行检查,但当玛丽娜询问医院的接待员是否当天出现医疗事故时,她得到了噩耗。

当时,戴维特已经从柔道队退休15年了,身高1.98米的他胖了许多,而且每日吸掉一包烟以上。在经历2次心脏病侵袭后,戴维特一直在接受药物治疗。噩耗让玛丽娜瘫倒在地。他们此后得知,戴维特在独自走上医院的3楼接受检查的过程中突然心脏病发作,等到医生发现时他已经面色惨白,上气不接下气。救治为时已晚。

扎扎原本计划在3周内回俱乐部报到,但是,他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照顾他的母亲。扎扎告诉她,自己不再打篮球了,她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幸运的是,费内巴切及时伸出了援手。为了留住这位高材生,他们提高了扎扎·帕楚利亚的待遇,这样他们全家都可以生活在土耳其。于是,玛丽娜放弃了她的儿科工作,举家迁往伊斯坦布尔。

“我愿意放弃我的梦想,就是要她走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帕楚利亚说,“但她不想让我放弃。”

此后的2年,扎扎·帕楚利亚在费内巴切一队打出了名堂,并以顽强的球场作风征服了NBA的球探。而此时,他只有19岁。

2003年的NBA选秀,他在第42顺位被奥兰多魔术选中。此后,他的表现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最近的事情却是2016年夏天,他与勇士签下290万美元的合同,力争成为第1位拿到NBA总冠军的格鲁吉亚球员。

在14年的NBA生涯中,扎扎·帕楚利亚不仅篮球总在进步,而且学会了如何完美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过去的4年里,他一直利用夏天的休赛时间攻读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埃默里大学戈伊祖塔商学院以及哈佛商学院的学位;每天的投篮训练和午睡中间,他还经常参与他生意伙伴的越洋电话会议——他的母亲玛丽娜依然住在第比利斯,帮助他运营格鲁吉亚的2家酒店。此外,他还要监管自己在第比利斯开设的篮球学院。那所学院,就在当年他练球的球馆基础之上建造的。

当年,这座球馆破烂得连窗户都没有,更没有暖气,扎扎练球时不得不戴上帽子和手套。如今,经过改建后这座球馆拥有4座球场,还有更衣室、力量房、餐厅以及宿舍。其中的一座球场采用了扎扎在密尔沃基雄鹿效力时的主场地板,当时,他想方设法把这267块地板运回了老家。

“当我父亲带着我搬到土耳其时,他就知道我的NBA梦想。”扎扎·帕楚利亚说,“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他。”

这就是扎扎,扎扎·帕楚利亚,一个踮脚报销了科怀·莱昂纳德的那个格鲁吉亚男孩,或男人。

2008~2013年供职于《篮球报》,期间,常驻休斯敦报道休斯敦火箭,常驻洛杉矶报道洛格矶湖人;2014年3月担任乐视体育高级编辑,期间,赴意大利报道欧洲篮球冠军联赛;随后赴美攻读体育管理学位并担任《》洛杉矶版体育记者,报道美国职业体育赛事。2012年出版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的中文传记《特雷西·麦克格雷迪:转身》。

他的新作《科比·布莱恩特:见证》于北京时间2017年4月1日——中国的愚人节正式发售。是他继《特雷西·麦克格雷迪Ⅰ》后以《》洛杉矶版体育记者的身份在科比·布莱恩特最后两个赛季长驻洛杉矶进行采访,在斯台普斯中心的记者席,亲眼见证了科比最后两个赛季的每个主场比赛以及最终的退役仪式,并以纪实手写成本书。

以下,是圣安东尼奥媒体记者拍摄的图片,以体现扎扎·帕楚利亚在比赛中如何打得Hard的。留在文末,有闲者且慢慢看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